清廉的故事流傳千年,自古有出淤泥而不染、自律如竹,任憑風雨仍挺直。我們所處在誘惑無處不在的時代,從個人如何守住自己的“精神根系”呢?我的方法是從我做起,讓家人朋友一起監(jiān)督,從而樹立剛正不阿的風氣。
在中國歷史上,有很多以廉潔忠誠的名人,其中赫赫有名的包拯,從青少年起就想要為國家出力,有著“竭忠盡智”的魄力。他深受百姓愛戴,用過人的智慧,替百姓明是非,斷真理,主張繩之以法……狄仁杰不僅是大唐的神探,他也是一位監(jiān)察官,一心為民的品格,以廉為本,為民請命,他雖歷經(jīng)兩朝官員,官至宰相,卻始終堅守“心正則人身正”的家訓以廉潔自律,不畏權(quán)貴的風骨,贏得唐氏砥柱的美譽……諸葛亮在《誡子書》中寫道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這正是他一生所踐行的準則,出山輔佐君王時,他選擇住在簡陋的茅草屋,位極人臣時,也依然保持儉樸的生活,他的清廉智慧也將成為永恒的光芒。
結(jié)合歷史典故,古人的智慧清廉這雙重形象,以古鑒今。同時也像一面古鏡,正己修身,要從他們身上汲取清廉力量,作為新時代職場人,我們雖不以諸葛亮執(zhí)掌一國軍政,不以狄仁杰手握大權(quán),也沒有包拯絕頂聰明的大腦,但這千古流傳的廉潔故事,告訴我們清廉不在位高,而在于操守。
在日常工作中,我們要做到,處理公務時,像諸葛亮一樣“開誠心”;面對誘惑時,要學狄仁杰的“心如止水,行若明鏡”;對待細節(jié)時,仿效包拯“一絲不茍,纖塵不染”。對報銷單據(jù)不弄虛作假,采買東西嚴格規(guī)范,嚴格執(zhí)行規(guī)章制度,正是這些微小的堅持,也是我們踐行廉潔最好的體現(xiàn)。
既有先賢廉潔精神,更應從我做起,從自身出發(fā),一生嚴于律己,在工作中、生活中守住底線,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自己,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我們該有的清廉品格。有句話說得好,出自《史記》的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;時刻提醒自己,學會說“不”。